刘清明顿了顿,一字一句地说道。
“黄书记,这就是我们的机会。”
电话那头,黄文儒的呼吸陡然急促了几分。
他立刻抓住了关键。
“你的意思是,我们要想办法引进这项技术,让它落户到我们云州?”
“对。”
刘清明给出了肯定的答复,但随即又泼了一盆冷水。
“但是,难度非常非常大。这里面牵涉到太多复杂的因素,商业谈判、技术转移、还有……地缘政治。”
“综合评估下来,我只有四成把握。”
刘清明把话说到这里,停了下来,然后,他抛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。
“黄书记,这样的风险,您愿意干吗?”
四成把握。
这是一个极低的成功率,近乎于一场豪赌。
电话那头,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
刘清明甚至能清晰地听到,黄文儒那变得粗重起来的呼吸声,一下,又一下,敲击着他的耳膜。
这个决心,并不好下。
一旦失败,投入的巨额资金打了水漂不说,对于黄文儒个人的仕途,也必然会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。
但刘清明知道,黄文儒有他的追求。
他不想永远活在自己那个无比强势的前任,也就是吴新蕊的光环之下。
他渴望在云州这片土地上,真正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,烙上属于他黄文儒的独特印记。
良久之后。
就在刘清明以为他要放弃的时候,黄文儒的声音,再度从听筒里响起。
他的声音不再有任何犹豫,变得无比坚定。
“怎么干?”
刘清明心中一定。
成了。
“黄书记,中央派到欧洲的谈判代表团会在10号出发,飞往维也纳。”
刘清明的声音沉静如水,听不出任何波澜。
“我已经入选了这个代表团。”
电话那头的黄文儒明显顿了一下,随即问道:“啊?这次谈判很重要,小刘,你打算怎么做?”
“我是这么想的。”刘清明靠在椅背上,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,“这个《瓦森纳协定》,本质上是把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,强行排除在正常的世界贸易体系之外。这本身就违背了世界贸易的原则。”
“我们能加入wto,理论上,也就能加入这个协定。”
黄文儒没有插话,静静地听着。
刘清明继续说道:“所以,在首次对话中,我会建议,我们不要仅仅执着于修改其中的某几项章程,或者乞求对方开放某几项技术和商品。”
“我们要表达一种姿态,一种决心。”
“我们会以当年花费十几年时间,最终成功加入wto的毅力和决心,与《瓦森纳协定》的42个缔约国,进行一对一的、漫长的、艰苦的谈判。”
“我们的最终目的,是争取获得他们所有国家的同意,最终成为这个协定的一员。而不是永远作为一个被排斥在外的旁观者。”
黄文儒彻底愣住了。
他完全没想到,刘清明的思路,竟然如此的……宏大。
甚至是有些天马行空。
“难道……代表团不是这么打算的?”黄文儒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困惑。
“希望他们是。”刘清明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。
其实他心里很清楚,直到前世他重生那年,华夏依然被冷酷地排除在协定之外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那个协定,几乎变成了只针对华夏一个国家的、量身定做的限制性条约。
刘清明并不清楚,从04年就开始的双边对话,究竟谈了些什么,为什么会毫无进展。
但既然自己来了,来到了这个历史的转折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