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4章(1 / 1)

“春华啊,我看工程的进度还是太慢了,我们等得起,但是九原的经济等不起,工程的战线拖的越长,市财政的压力就越大。”

“这样吧,你们几个回头研究一下,第三期工程不要等到年底再开工了,尽快上马这个项目,争取明年上半年把整个工程都收拢,下半年投入使用。”

“另外,财政的问题你目前是什么看法?”

并没有在施工现场开口的黎卫彬,一上车立即扭头朝身侧的包春华问道。

听到这么一个问题,其实包春华心里也在暗暗犯嘀咕。

财政问题他能有什么看法?

现在市里做主的毕竟不是他这个常务副市长,而是你一肩挑的黎书记。

不过包春华自然不可能说这种话,所以略作沉思后,还是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。

“黎书记,财政有困难是肯定的,这一点去年我们就已经做过详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,今年我们上马的项目涉及的资金多达500个亿左右,比往年增加了足足200亿。”

“这么大的资金变化,要说完全靠增发债券来解决困难会很大,而且上面也不可能同意我们迈这么大的步子。”

“所以我考虑是不是能暂且搁置一部分还没有上马的项目,等到资金稍微充裕了一些再启动。”

闻言黎卫彬暗暗点了点头,但是却没有开口。

其实包春华的话还是保守了一些。

如果考虑到新增的债券利息,再加上市政方面的意外投入,这个差额恐怕远远不止200个亿。

当然了。

九原市现在手里还有两个筹码可以在短时间内吸收到足够的资金。

一个是房地产!

也就是卖地。

随着交通工程的投入增加,再加上烂尾楼盘的清收工作结束,九原市的确具备了开启新一轮房地产市场扩张的条件。

然而房地产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套,这一点黎卫比任何人都清楚,现在他黎卫彬敢用房地产来作为赌注,那将来九原市就会陷入万丈深渊。

这也是他为什么从来不在经济工作方案中提房地产行业开发的原因。

当然了。

房子肯定是要建的,问题就在于什么时候建,怎么建的问题。

如果九原市的经济真的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,那市场就有足够的能力吸收房产扩张带来的产能,否则就是尾大不掉。

至于另一个就是矿产。

矿产的潜力巨大,这一点谁都清楚。

然而矿产行业本身就是九原市的弊病之一,主要体现在开发乱象上面,这个东西就是一柄双刃剑,用好了那就是摇钱树,用不好就是上吊的时候用来勒住脖子的绳索,扩张的步伐越快,绳子就会收拢的越紧。

其实对于地方政府而言,扩大财政收入的方式并不少,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。

一个是税收。

包括税率的合理化调整,以及通过产业培育来增加税源。

一个是土改。

主要是包括土地出让,也就是卖地,再加上土地市场化。

一个是盘活公有资产。

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推动市属企业的发展,或者处置闲置资产。

最后一个则是融资的问题。

包括发行债券,建立政府投资基金带动社会投资等等。

除此之外,协调区域性和央地财政拨付比例也是一个方面,只不过这个方面黎卫彬根本想都不会去想,毕竟以他个人的能力,根本不可能撬动这个政策。

所以眼下他能利用的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手段,要么卖地,要么融资,至于增加税收目前短时间内也行不通,但是如何二选一,这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。

于是针对市财政存在的问题和目前面临的情况,4月9号黎卫彬再次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工作会议,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和研究如何优化市财政的收支情况。

然而会议刚一开始,分歧就骤然扩大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地步。

“黎书记,开源节流我不反对,但是如果只是通过卖地和扩大融资来增加财政收入,我看还是有待商榷的。”

“我这里有一份关于近三年九原市房产时常的报告,按照报告显示,目前九原市的房产开发已经接近饱和,如果再增加开发体量的话,这些资金能不能收回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。”

会议室里。

这个议题一经抛出,副书记王明辉就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。

(求发电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