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顿酒喝到下午,李茂森告别几个晕晕乎乎的酒鬼,来到卫生间里方便一次,体内的酒水含量迅速减少。
“李导好!”
“李导,你还亲自来上厕所啊。”
听到旁边有人问,李茂森回头看了一眼,是中戏的学生胡军和何冰。
“你们来厂里拍戏?”
“是啊,过来看看。”
胡军和何冰笑着连连点头,忽然何冰撞了下胡军的手臂,挤眉弄眼地叫他快看那边,胡军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,顿时目定口呆,自卑到不敢解开皮带。
“先走了。”
李茂森摆摆手,提起裤子离开。
准备回办公楼的时候,兜里传呼机响了几声,他拿出来看了一眼,随后开车来到朝阳区一处公寓里,这里是他给朱老师钱,让朱老师买下来的新公寓。
见面之后,朱老师一头扑进他怀里,紧紧抱住他,火热的身体象是要融进他身体里。
李茂森也没多说话,抱起比去年憔瘁了几分的朱老师。
屋里很快响起压抑不住的闷哼声。
离开公寓后,李茂森看到天色还早,就到供销社里买了些礼物,来到电影厂老家属院拜访老厂长。
汪厂长虽然在北影厂主政三十多年,但为人廉洁奉公,从来不利用手里的权力谋私利。
据说他儿女长大后想进入电影厂工作,但都被他劝阻,最后儿女都被送到边疆工作,一去几十年,儿子在边疆娶妻生子定居,女儿也在东海成家工作。
老厂长家里从前只有他一个人。
在退休后更加没人过来。
这处不到五十平方的小公寓显得更单调寡淡。
李茂森心里戚戚然。
他很佩服老厂长这类人,也觉得做人本该象他们这样,可荣华富贵,七情六欲,哪能轻易放下。
“嘿,你子咋过来了?”
老厂长打开房门惊喜地问道。
屋里正在放京剧,咿咿呀呀的,比预料的热闹些。
“过来拜年。”
李茂森拎起礼物笑道。
“拜年?这都几月了,快过端午了吧?”
“不迟的,老话说拜年拜到三月间,又有酒来又有烟,我现在拜正合适。”
李茂森笑呵呵地跟老厂长进屋里。
一台14寸的熊猫牌小彩电播放戏曲节目《白蛇传》,桌上放着一杯茶,一盘瓜子,一碟干果,还有一把躺椅,椅子下还有一个小火炉,好象还有烧洋芋的香味。
李茂森一瞬间突然羡慕起老厂长的生活,每天躺在这里喝茶吃瓜子,看自己喜欢的节目,小日子清闲又自在,比在外面跑来跑去滋润多了。
“厂长,你这日子过得也真滋润,我老了要能象你这样悠闲自在,做梦也能笑醒。“
李茂森笑道。
“别贫嘴,你个年轻伙子,羡慕我个老头干什么?”
“羡慕你无事一身轻。”
李茂森接过茶杯坐下来陪老厂长聊天。
“新电影筹备的怎么样?”
老厂长坐在沙发上问道。
“才刚开始,这部戏比较复杂,概要拍一年。”
李茂森指了指电视屏幕,“厂长,我这部戏的剧本你也看过,京剧,也是你的爱好,要不要来剧组当个顾问,给我把把关?”
“不当,我忙了几十年,好不容易交出差事,你又给我安排事做?不过你一个年轻人拍京剧电影也挺稀奇的,等有空了我去剧组里转转,看你怎么拍。”
“可以的,包吃包住。”
李茂森笑道。
“你拍电影时仔细一点,这是京剧,里面门道极深,你别一不小心把电影拍砸了,被指着鼻子骂,要我说你应该缓缓,过些年对京剧有了研究再拍。”
汪厂长喝着茶说道。
李茂森点点头,剥着炒花生说,“我也想过这个问题,不过最后想了想,还是现在拍。一方面我没找到更好的剧本,另一方面目前电影局对剧本审核比较宽松,许多敏感的东西都可以拍,再过几年不一定。
就象八十年代初可以拍《巴山夜雨》《保密局里的枪声》《苦恼人的笑》,现在肯定不行,未来恐怕会更严格。
至于专业问题,我不那么担心。每行都有每行的问题,一般越专业的人当导演越拍不好本专业的东西,譬如京剧,让一个京剧大师来拍这种电影,不一定有门外汉拍的好。
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太专业,容易把东西拍的太深,叫观众看不懂,我虽然不太懂京剧,但我懂观众,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,我也有把握把电影拍好。”
汪厂长捋着胡须点点头。
“有一些道理,陈导有没有答应帮你做艺术指导?”
“嘿嘿,答应了,当初在拍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时我就跟他讨论过剧本,陈导答应起来也爽快。”
李茂森吃着花生米满嘴香味。
“你笑就笑,嘿什么嘿,象是偷了油的老鼠。”
汪厂长摇摇头。
李茂森吃着花生瓜子笑而不语。
“你现在是世界着名导演,也是国内电影行业的代表人物,以后做事稳重点,稳扎稳打,不要太跳脱。“
“知道,我本来也不喜欢太张扬。”
李茂森点头说道。
“还有男女关系问题你也要注意一些,虽然现在不是过去,作风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,可有些事能避免就避免,不要闹到最后搞得声名狼借,这人啊,一旦有了污点,想洗掉太难——算了,不说了,我知道你小子不爱听这个。”
“没有,你老说得对,我记着呢。”
李茂森点点头,继续吃花生瓜子。
“你记着个屁,我这盘花生都快叫你吃完了。“
汪厂长气呼呼地瞪他一眼,起身到屋里拿了瓶酒,要跟他喝几杯。
喝了一会儿,隔壁几个老头过来找汪厂长打桥牌,李茂森坐在旁边看了几把,发现根本看不懂那些牌什么意思,于是起身告辞。
临走时老厂长又塞了一包茶叶给他,他不要还不行。
离开老家属院,天色渐黄昏,李茂森开车回到南锣鼓巷,意外发现巷子里一个人都没有,连平时在树底下谈论国家大事的几个老头也消失不见。
正疑惑时,院子里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。
悠悠岁月,欲说当年好困惑,亦真亦幻难取舍,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,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,漫漫人生路,上下求索,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~,在歌声响起后,巷子两边的院子里开始有动静,有推门的声音,有叫喊声,有孩子哭闹声——刚才消失的人好象一瞬间又回来了。
李茂森轻轻一笑,推开门走进四合院。
巩丽和李秀丽、闫小妮、伍雨娟四个坐在电视机前,议论刚才的剧情,什么刘慧芳好可惜,没嫁个好男人,宋大成太老实了,王沪生真不是个东西之类。
“有那么好看吗,一个个跟上瘾了似的。”
李茂森拿着茶杯说道。
“挺好看的,你会也看看,保证会看得停不下来。”
巩丽回头笑道。
“哥,现在家都在看《渴望》,只有你不看,你会跟家有代沟的。”
李秀丽喊道。
“我看了,全都是家长短,不太符合我们这些老爷们味。”。”
李秀丽说完和闫小妮哈哈大笑起来。
“你身上怎么一股酒味,喝酒去了?”
巩丽吸了吸鼻子。
“你鼻子真灵。”
李茂森轻轻一笑,说起刚才跟胡厂长和老厂长喝酒的事。
聊了几句,《渴望》第十二集开始了,李秀丽冲他嘘了一声,不许他再说话。
李茂森摇摇头,由于当前国产电视剧数量不多,从《西游记》到《红楼梦》,再到《渴望》,每次新电视剧上映都会引发观剧热潮,收视率常常能达到30以上。
现在这部电视剧更受欢迎,这部《渴望》主要讲述了两个家庭,几个普通青年男女在复杂年代里的感情纠葛、命运坎珂与人性考验。
由于故事贴近生活,观看的时候很有代入感,还有演员们演技不错,将几个主要角色塑造得各有特色,象是身边的熟人一样。
电视剧在上映之后,很快收获大批忠实观众,收视率也冲到90以上,成为国内第一部现象级影视剧。
从《渴望》之后,国内电视剧越来越多,看电视剧的观众也越来越多。
后来《燕京人在纽约》《过把瘾》《编辑部的故事》《东北一家人》《水浒传》《三国演义》等电视剧都获得极高的收视率。
到1998年《还珠格格》上映,华夏电视剧又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。
不过这对电影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。
过去观众看电影要跑到影院里买票,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免费看到影视剧,这也导致电影院上座率大幅度下跌。
前年全年观影人次162亿。
去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18亿。
未来几年下跌会更厉害,一年掉落一个台阶。
到九十年代末,观影人次下跌到10亿以下。
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华夏电影的低谷期”,冰封期”。
当初在学校学习华夏电影史时,每次看到这段历史都不禁为当时的导演们捏一把冷汗。
在这期间演员们可以靠拍电视剧养家糊口,而电影导演没资金没资源没戏可拍,只能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。
现在他成了吃苦大队一员,未来十年日子恐怕会很不好过。
也因为这个,每次见大家兴致勃勃地看电视剧,他恨不得把电视机丢外边,把所有人赶到影院里看电影。
“哈哈,你们快看我哥,他刚才还说不喜欢看《渴望》,现在看到王沪生欺负宋大成他也跟着生气。”
李秀丽指着他的脸大笑。
大家都回过头看着他,哈哈直笑。
李茂森脸色一黑,在李秀丽头上敲一下,起身离开客厅。